像手机打车一样叫医生上门看病,你尝试过吗?
10月18日、19日,滴滴出行、阿里医生、名医主刀三方联合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南京4个城市的多家医疗机构,共同发起了“滴滴医生”项目。用户可通过“滴滴出行”App客户端一键呼叫医生,该模式或在不久的将来与市民正式见面。医生上门问诊,只提建议不下处方。
既然可以“一键呼叫医生”,未来是不是可以一键呼叫设计师、家教、保镖?这一新模式引来小伙伴的各种猜想。
记者了解到,这两天推出的“滴滴医生”活动全部免费,这是活动发起方对未来推广“送医上门”服务的一种尝试。
“从两天的运行情况来看,市场总体反应不错,总呼叫医生数量超2000次,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,北京、上海需求量最大。”阿里健康公关部工作人员透露,“滴滴医生”试运行首日,杭州市民共呼叫医生400多次,据粗略统计,两天杭州市民的总呼入数量为800多次。
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,并安排6位专家级医生随时待命,综合内科主治医师孙成勇就是其中一位。他介绍,19日,一位年轻的孕妇因咽喉肿痛而呼叫医生。
“这位孕妇前几日也曾在医院就诊,往返花费两小时,排队看病花了一个小时,考虑到19日是周一,医院就诊患者较多,于是尝试了‘滴滴医生’上门服务。”孙成勇医生说,自己滴滴专车直接赶到孕妇的工作单位,并提出了一些医疗建议,为这位准妈妈免去了去医院排队就诊的过程,节省了时间。
新队员未来长得啥模样?
“滴滴医生”项目负责人唐意透露,此次活动中,滴滴出行在4个城市各派驻了3辆别克商务汽车,专门用于接送医生、转运患者。金华、绍兴、湖州等8个城市,每个城市的上百辆汽车内均放置了免费阿里健康药箱。
阿里健康公关部工作人员介绍,活动是公益性质的,我们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免费上门问诊服务。如今,我们正在积极推进“滴滴医生”相关产品的研发,具体上线时间及服务形式尚未确定。
“滴滴医生”将来真和市民见面了,会是什么模样?工作人员介绍,服务采用“移动+医疗”的模式,将阿里健康的医疗资源与滴滴出行在全国的交通资源相结合,实现资源共享。
“未来,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考虑收费模式,医生资质、耗材、出行距离等因素,都可能影响收费。产品一旦推出,将会分批在国内逐步推广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新玩法到底能走多远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》第十四条规定,医师经注册后,可以在医疗、预防、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、执业类别、执业范围执业,从事相应的医疗、预防、保健业务。
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沈法荣介绍,目前医生上门问诊下处方的方式与政策相悖,从医院的角度来说,医生问诊涉及到成本,长期以公益的形式运行并不现实。此外,“滴滴医生”更适合问诊一些慢性病,对急诊并不适宜。医生参与上门问诊时,对患者往年病史不了解,也可能为问诊埋下隐患。未来是否还要参加此类项目,目前持观望态度。
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表示,这种跨界合作的新模式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,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,它的发展之路不会太平坦。该服务要推广,首要解决的就是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“信息不对称”的矛盾,上门问诊的医生如果足够可靠,消费者自然愿意接受更方便的服务模式。此外,国内优质的医疗资源比较紧缺,如果再有一部分优质医生参与上门问诊服务,或比较难操作。未来,如果能将国内的患者就诊需求与国外的医疗资源对接起来,或能成为一个新发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