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在线学习
教师管理平台
通知公告 返回 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通知公告> 新闻
农村电商让70岁老太也能“一键下单”买米油
时间:2015-11-24 点击数:1465

动动手指,在网上下个订单,柴米油盐,隔两天就能被送到家。这种市区居民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,对农村老百姓来说,也将不再是“梦想”。

  促动这些改变的,正是农村电商。

  农村电商是个很大的概念,只要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,服务于农村各种资源的,都称得上。简单来说,农村电商不仅仅是把当地的农副产品卖出去、把外面的产品买进来,还包括通过电商手段,加速农村内各种物资的流动。

  5年前,富阳市供销社下属的杭州华辰连锁超市公司已经想到了要做这件事。当时,传统超市供货,离不开业务员手抄订单,为了改变手抄单的低效率,公司总经理陈哲华从以色列引进了一批手持终端,并与通信运营商展开合作。

  这是市供销社农村电商之路的起步——用互联网来提速原有超市的效率。而后来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一步步深入,正是农村电商发展的“缩影”。

  让老人也能“一键下单”买油米

  2010年,陈哲华所开的华辰连锁超市,除了自卖商品外,还要给富阳当地农村的不少夫妻老婆店供货。依托于供销社平台,华辰超市的农产品供货基本都是来自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,产品质量好,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。

  当时还是业务员手写订单,供货单上往往写着“XXX,X瓶”等信息。有24个业务员,需要每天奔走于超市和夫妻老婆店之间,每天都累得很。陈哲华看在眼里,也想着改变。

  一个意外的机会,他得知以色列生产的手持终端设备可以提升抄单效率,就是说,业务员不用手写,只需在设备中输入信息,就可以替代抄单。那时候,网络还没那么发达,在陈哲华的印象里,都是2G信号,下单的内容,只有文字,没有图片。

  如此一来,24个业务员的工作量,10个人就可以完成了。

  “电商”在陈哲华心中留下的印象就是,能提高效率,节约成本。当时,农村电商的概念还没有形成。

  在之后的几年里,各大电商平台发展迅速,虽然在城市里,电商业务已经开展得风风火火,但陈哲华发现,自己熟悉的农村商贸业务,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。

  “既然那么多人可以在网上下单买东西,如果那些夫妻老婆店的店主也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下单,完成订货,那多好啊。”这是陈哲华的想法,他也很快地将其付诸实践。

  可问题出现了,很多夫妻老婆店的店主都没有互联网意识,其中甚至还有70多岁的老太太,“当时,有将近一半的用户反对。”

  但这是趋势啊!陈哲华让市场维护员主动上门,教店主们使用电脑,学会电脑下单。他还告诉平台的研发者,功能必须简单再简单,最好店主们点一点就能完成。“为了让这些店主们熟悉,就连网络下单形成的供货单,都和我们平时的供货单格式很像呢!”陈哲华说,电商平台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销社的资源优势,既能满足商户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,又能让农产品“走出去”,农村电商是应运而生。

  这个平台就叫“送货郎”。这几年摸索,也让他悟出一点——“农村电商,一定要接地气!”

  批发商、消费者能在平台上买东西当地农副产品还要“走出去”

  在送货郎平台上,记者发现,不仅商户可以批发,富阳当地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下单购买,商品不仅有家电、粮油等日用品,还有生鲜、农副产品等,如今单品已经有18000多个,完全是一个“网上大卖场”。

  富阳市供销社下面有8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,拥有充足的农产品资源,在“送货郎”平台上,这些资源被搬上电商平台。

  既然有零售,就涉及到物流,这一直是农村电商的大难题,也是很多物流被挡在村口的重要原因。举个例子来说,在城市里配送,街道、小区等信息标得明明白白,而在农村,要认路,全凭记,真正能明白的,非当地人不可。

  陈哲华意外地发现,自己有着比大平台还好的优势。过去那么多年里,公司在富阳建了一套物流体系,直营和加盟的超市有近500家,基本乡镇全覆盖。他将其中的50家超市进行了提升,变身“服务站”,由其进行二级配送,言外之意,如果要配送,物流只需要送到这些服务站。再加上服务站本身就有冷柜等基本的冷链设施,还可以短暂存放,避免一些损耗。

  这个服务站还可以发挥更多功能。“比方说,快递要进村,也可以统一放到服务站,很多农村路小,快递车还未必能开到家门口呢!”陈哲华说,下一步,送货郎将和专业快递公司合作。

  除了让老百姓能买到更多的好商品,陈哲华也在想,怎样让更多的农副产品“走出去”?现在,送货郎平台上,农产品单品仅有15%,而陈哲华的目标是,做到80%。和供销社系统的合作,成了他的突破口,“先是在农村内部流通起来,未来还要走到更多的农村、城市去。”

  而在“农产品进城”的构想里,陈哲华又想“两条腿走路”,除了卖农副产品,还要通过冷链、热链等,卖净菜、卖盒饭。

  他透露,目前公司正在建设“中央厨房”,未来,中央厨房将每天生产2万多份盒饭,原材料均来自农村生产专业社,真正把上下游打通。

  眼下,农村电商早已是电商企业眼中的大市场。

  不少农业企业也在试水电子商务平台,想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但记者发现,由于缺乏特色以及物流短板的存在,也有一些农企在电商平台上的发展并不乐观。

  有业内人士透露,一波波的发展势头,正在推动更多熟悉互联网的农民从城市“返乡”。

 

  看来,农村电商这场好“戏”,才真正开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