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裂帛服饰、汇美时尚招股书的披露,“淘品牌”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资本对其的青睐,引发市场的关注。
“淘品牌”保持高速增长
6月20日,裂帛服饰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,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。
据招股书显示,电商商务平台是裂帛服饰的营业收入来源。2013年到2015年,电商营业收入总和,占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.64%、95.85%、97.43%。
7月1日,证监会网站又公布茵曼、初语母公司——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书。
除以上两家服饰类商家之外,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待审信息中,韩都衣舍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也表明,这家为人所熟知的电商公司拟登陆新三板。
上述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称呼“淘品牌”。
业内通常把这些从阿里平台上起家、主要销售渠道也在线上的品牌称为“淘品牌”,基于互联网的特性,也有人习惯将“淘品牌”称为互联网品牌。
阿里巴巴用了13年时间成为了全球最大零售体之一,依托于此,这些“淘品牌”也保持着高速增长。
据了解,就在今年的3月下旬,包括裂帛服饰、汇美时尚、韩都衣舍、三只松鼠、十月妈咪等在内的十家企业联名建议阿里巴巴集团成立“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”。
4月26日,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平台宣布成立“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”。而后5月初,阿里巴巴平台的近50家拟IPO电商企业就受邀造访深交所。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IPO申请,这一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。
业内人士认为,这是典型的生态型平台。
中泰证券互联网零售分析师彭毅表示,大量的“淘品牌”电商整体规模上来之后的必然现象,目前电商已经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%左右,未来会进一步提升,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的规模,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。
行业集中度将会增加
招股说明书显示,汇美时尚拟募集资金投入到O2O项目、时尚品牌孵化建设项目、信息化建设项目中。投资总额约为4.5亿元,全部来自于上市募集资金。
为什么上市?
汇美时尚董事长兼CEO、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曾表示,“就是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。上市是一个新的起点,品牌知名度提升,有新的融资渠道,资金雄厚筹码多了,可以做更多的战略布局。”
对于“淘品牌”扎堆走向上市之路的原因,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认为,从2008年到2011年末,淘宝和天猫进入快速增长期,流量红利迅速上行,由此产生了一波比较典型的淘品牌,或者说互联网品牌。在过去的5—6年中,这些品牌坚持住了各自在品类中的行业地位,成长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体量。
而且基于具备良好的营收能力和很强的销售黏度,这些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。
尽管昔日风靡的“淘品牌”的主营收入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,但随着电商平台流量红利期的逐渐消失,近年来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3年至2014年,裂帛服饰的营收分别为6.88亿元、5.79亿元,净利润分别为7046.9万元、-421.45万元,主营业务收入出现连续三年下滑。由于“顺应了网购消费良好的发展势头,并依托强大的线上品牌孵化、运营能力”,2013年至2015年,汇美时尚营业收入分别为5.90亿元、9.49亿元和11.41亿元,但其净利润分别为3330万元、3190万元和1581万元。对此,该公司表示,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新品牌快速孵化对业绩造成的影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“双十一”,天猫服饰销量榜首从韩都衣舍易主优衣库,前五名“淘品牌”军团也只有韩都衣舍,其余均被传统服装品牌取代。
资深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,“淘品牌”作为第一批天猫红利的受益者,获得了很好的发展。但是,在流量获取成本加大和传统品牌大规模入驻双重压力下,只有极少数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,未来的行业集中度还会增加。
李丰则认为,商家正回归零售竞争本身,其核心回到品类和品牌力等方面,在这一轮消费升级中,“淘品牌”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。